审计处

内审天地 栏目

内审动态

当前的位置 >  审计首页  >  内审天地  >  内审动态  >  正文

高校审计部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

时间:2021-06-18 08:08:23  点击:   发布者:

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,为高校开展内部审计提供了制度保障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,给高校审计工作带来良机的同时,也使高校审计部门面临新挑战。笔者认为,高校审计部门应坚持问题导向,深入把握规律,切实“对症下药”,推动高校审计持续健康发展。

一、存在的问题

机制不健全。一些高校在日常运转中存在重教学管理、轻资产监管的倾向,相较于教学和科研等核心业务,往往在审计制度建设上投入精力不足,把审计仅定位成财务监督,没有给予审计部门必要的权限和条件,没有上升到经济监督的高度,没有在经济管理中有效嵌入审计监督机制,导致审计部门难以发挥“经济体检”的作用。一些高校对审计独立性落实不到位,在组织领导、管理架构、揭示重大问题等方面不独立,导致审计工作时常受到干预。

职责不清晰。在高校管理体系中,审计部门与管理部门应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,职责清晰,各担其责。管理部门负责所属业务的计划制定、活动实施、资源使用、过程检查、效果评价考核等工作,审计部门重在对管理部门履职过程进行再控制、再监督。但在实际中,审计部门承担了诸多管理职能,承接了不少管理事务。如参与合同签订、物资设备采购和招投标、竣工验收、资产核算等工作,被赋予执行者和监督者双重身份,使得审计监督评价缺乏独立性、客观性、公允性。

协同不顺畅。高校内部监督体系涉及纪检监察、审计、督查等机制,应加强沟通、协同监督、增强合力。但在具体工作中,由于领导体制、工作机制、成果共享、议事协商等方面未建立起有效的协同制度,导致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在聚焦重点、协作配合、运用成果上不衔接,造成了监督资源的浪费重复。

二、对策与建议

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。坚持党对审计的统一领导,成立高校审计委员会,立足于高校中心工作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工作,构建集中统一、全面覆盖、权威高效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体系,保持审计工作正确方向。根据实际情况,设置或明确独立的机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,对审计职能进行科学划分,赋予审计部门区别于其他管理部门的功能定位和权力权限,并融入财务管理、资产监督、科研项目管理、廉政建设、责任制考核等工作体系中,发挥审计经济监督的作用。

转变和优化审计理念。把审计工作作为观察学校经济活动的窗口、科学民主决策的依据、加强宏观管理的手段,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前提条件。审计部门要提高站位,从前瞻性、预防性和风险性的角度出发,坚持审计全覆盖,把审计全面贯穿于学校的重大经济活动事前、事中和事后过程,着重加强事前控制和事中检查,防范资金风险,提高审计质量,体现审计价值。同时,基于风险管理的导向加强监督和评价,将工作重点放在发现学校内部控制风险隐患、提升高校治理效能、提升经济活动效益上,做到作为不缺位、就位不越位。

构建内外协同监督体系。以纪检监察为主导,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协作配合机制,加强高校纪委与审计部门的计划衔接、信息共享、成果共用、人员互通、协同整改等,增强审计成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,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、相互协调、同向发力。加强国家审计同高校内部审计的良性互动,借力国家审计的指导与监督,助力高校审计优化流程、提升技能、规范程序、拓展成效。

(来源:中国审计报)